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要闻


精准扶贫共享仁爱“大医精诚”
——金台医院精准扶贫为蹲地行走五年的困难户装假肢圆了“行走梦”侧记

[ 信息录入:宝鸡市金台医院 | 时间:2016-12-01 | 作者:孙维维 | 浏览:2019次 ]

  清静的敬老院不时传来几声喜悦的笑声,一个杖乡之年近6 0岁的老人在康复师的指导下慢慢直立行走。明媚清净的乡村早晨,合着几声雀叫,他们在蟠龙塬上传承着“大爱无声”、“大医精诚”的大爱精神……
  曾经因一起意外失去左腿,蹲行五载的五保户,历经艰难沧桑;曾经因家庭贫困而无力配戴假肢的精准贫困户,已经能够甩掉双拐直立行走;曾经足不出户的“幽怨人”,如今生活有了起色,心情好了,精气神也有了,配戴假肢踏上马路,遥指党的好政策,开心的笑了。这是一个特殊的人——身有残障仍乐观进取,生活贫困却自强不息,蹲地行走五年仍孜孜求索,沐浴关爱而追梦不止。
  张应槐,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人,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左腿,从此便与行走无缘。失去左腿后,张师傅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闲暇时,他便将洗干净的旧肥料袋、别人不用的废弃麻袋捡回家做成裹腿套,套在左腿上面保护已失去的伤痕,他用双手拄着特制的木凳儿,支撑着身体挪动。就这样张应槐腿裹自制布套,手拄特制木凳儿开始了自己的行走生活。5年来,用烂了多少个自制的布套他自己都数不清;5年多来,张师傅的蹲地生活,在艰难中时时刻刻带给他困苦,历经沧桑,满是踌躇。
  贫困并不是残疾人的标签,但却是最容易“找上门”的“梦魇”。在农村,残疾人由于身心障碍、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成为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扶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以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开展精准扶贫、送医下乡、走基层送温暖等活动为抓手,促进医疗服务、卫生惠民,五保户张应槐便成了金台医院精准扶贫包抓困难户之一。包抓扶贫责任人金台医院党委书记吕晓明在蟠龙镇敬老院第一次扶贫摸底见到张应槐这样艰难的生活时,萌发在思绪尽头的第一个想法是“一定要让这个人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行走”。
  为了能让帮扶对象张应槐戴上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医院派出骨科医生、康复护士、残疾鉴定医生对张应槐的腿肌功能进行评估和康复。吕书记通过多方沟通,多次与金台区残联,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协调沟通,6月份由我院康复科运动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为张应槐专门制定了一整套康复治疗方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经过3个月多的设计,成功为张师傅制作了左腿下支撑假肢。医疗小组还根据他在农村敬老院的生活环境,专门设计制作了双肘拐和腋拐等康复器具。10月中旬医院联系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专业机构,为其安装了假肢,经过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后,张应槐告别了陪伴他5年的行走工具——裹腿布套和手拄木凳儿,并穿上了自己早早就准备好的新皮鞋。告别5年的蹲地行走生活,第一次不用辅助工具站立行走,张应槐看着康复治疗师和金台医院的扶贫领导会心的笑了。
  近日,金台医院“健康扶贫 情暖万家”送医送药义诊帮扶队伍又一次来到了蟠龙塬上的大槐树村,天空微雪飘扬,初冬的寒冷并没有挡住扶贫人员的脚步。医务人员驱车来到蟠龙镇敬老院看望张应槐的时候,他握着医务人员的手激动的说:“原先的一次意外让我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没有钱安装假肢,出行蹲地行走五年,很不方便,成了累赘,感谢金台医院为我免费安装了假肢,假肢安装得非常合适,现在我不但行走自如,还能帮助敬老院的菜园里拔拔草,帮助院长浇浇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金台医院这次又送医送药,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送来的温暖!”
  金台医院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大槐树村的许多贫困群众就医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大力助推了包抓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扶贫的针对性,金台医院创新制度,一户一策,确保实现扶贫村贫困残疾人的精准脱贫。积极做好残疾人专项扶贫,通过经济帮助外还为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让残疾人真正解决生产资金瓶颈问题,通过资金援助和辅助农用工具带动,让残疾人实现持续增收,使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获得稳定收益。此外,还持续激励广大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自强自立,在金台医院的帮扶下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下积极劳动致富。